今年是海岛中心成立十周年,自成立以来,海岛中心始终坚持“聚焦海岛、立足福建、面向全国、放眼全球”的发展宗旨,在海岛战略规划与政策制度研究、海岛资源管理、海岛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技术研发与应用、岛屿国家蓝色伙伴关系构建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开展国家海岛保护战略规划研究
一是参与多项国家级规划的编制工作。开展了基于生态系统的海岛综合管理制度研究,总结了我国海岛生态现状与问题,提出海岛分区分类保护和生态岛礁建设要求,参与编制了《全国生态岛礁工程“十三五”规划》《全国海岛保护工作“十三五”规划》《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等国家级规划。二是开展国土空间规划框架下海岛保护规划研究。提出了无居民海岛按照“清单式”进行管理的建议,被纳入国家“5级3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按照“两空间内部一红线”管理要求,提出了基于生态系统的全国无居民海岛分类分区方案、海岛用途分类及其管控规则,相关研究成果被纳入《省级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等规范性文件。
(二)开展无居民海岛管理政策制度研究
一是开展无居民海岛有偿使用制度相关研究。参与了无居民海岛等别划分、海岛生态补偿和赔偿、无居民海岛市场化出让等专题研究,相关研究成果被纳入《海域、无居民海岛有偿使用的意见》《关于调整海域、无居民海岛使用金征收标准的通知》等中央深改文件和部门规范性文件。二是开展无居民海岛历史遗留问题处置政策研究。系统梳理了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无居民海岛历史遗留问题分类处置原则、要求、具体流程,开展了政策评估等工作,相关研究成果被部海域海岛司采纳。三是开展国家级项目用岛技术支撑工作。参与海域海岛行政许可事项审查工作细则梳理与修订工作;开展国家级项目用岛技术审查流程设计和专家评审库建设;完成福建长表岛、广东陆丰核电等6个国务院审批用岛项目技术审查。
国家海岛保护与管理专家库
(三)开展海岛经济发展研究
一是研究海岛经济发展模式,提出构建全球海岛网络和自由贸易联动网络,相关研究成果被纳入《全球岛屿发展年度报告(2019)》《全球岛屿发展年度报告(2021)》。
二是开展海岛发展指数评价。连续六年针对400多个海岛开展评价,覆盖我国所有乡级及以上有居民海岛;出版《海岛生态指数和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验证》《海岛生态指数和发展指数报告(2018)》《海岛生态指数和发展指数报告(2019)》三部专著,拟定出版《海岛生态指数和发展指数报告(2017-2021)》五年评价报告;主持编制海洋行业标准《海岛发展指数评价方法HY/T 0324-2021》,2016年的评价成果在2018年海岛统计公报和2017年“中国-岛屿国家海洋部长圆桌会议”发布。
(一)研发建立了全国海岛资源生态数据平台,实现“一岛一档”数据管理
积极支撑国家海岛管理信息化建设,以全国海岛“一张图”为建设理念,基于海岛位置服务,研发了集“地理空间数据、资源生态数据和开发利用数据”于一体的全国海岛资源生态数据平台,建立了“一岛一档”的数据管理模式;完成了海域海岛地名普查、海岛四项基本要素监视监测、海岛开发利用现状填报、大陆岸线修测、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调查、生态红线和自然保护地范围划定、海域海岛权属调查、领海基点监测、海岛动植物资源调查等数据成果规范化入库;集成研发了海域水质在线监测平台、珊瑚礁生态系统在线监视监测展示平台和海岛物种信息数据库,实现了海岛位置与资源生态数据一体化查询、空间分析与决策支持,该项目成果获得了2020年海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全国海岛资源生态数据平台
(二)不断提升平台在海岛保护利用与管理方面的应用服务能力
(1)无居民海岛四项基本要素监视监测技术支撑
基于平台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开展了无居民海岛数量、岸线、开发利用和植被覆盖常态化遥感解译分析,构建了无居民海岛遥感监测技术体系,基本实现了我国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和自然生态状况年度变化分析;开展的无居民海岛监测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工作,获得2018年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自主研发了“海岛监视监测成果质量检查系统”,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参与国家标准《海岛数量、岸线、植被和开发利用情况监视监测技术规程》的编制,已批准待实施。
(2)无居民海岛高频率疑点疑区监管数据保障
制作并实现了全国无居民海岛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服务月度更新,定期发布影像服务;研发了“海岛月度监测”功能模块,实现了疑似违法违规用岛活动遥感监测成果专题图入库、报送情况查询显示、分类统计、查处反馈信息跟踪、影像对比等应用分析功能,为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撑与数据保障。2020年以来,共开展30余个周期的监测工作,累计监测海岛21万余次,发现疑点疑区500余宗,通过自然资源部网站和CCTV等媒体进行通报违法用岛案件43宗。自主研发的“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监测工具”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
(3)特殊用途海岛保护管理技术支撑
基于平台提供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开展了全国领海基点所在海岛开发利用和生态状况年度变化分析,汇总各海区局领海基点所在海岛监测巡查工作成果,编制完成《全国领海基点所在海岛监测巡查工作技术报告》获部领导批示;连续参加了7次南海珊瑚礁现场调查,参与编写的报告获中央领导批示;集成研发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在线监视监测展示平台,实现了珊瑚礁在线监测成果的可视化,在“中国-小岛屿国家海洋部长圆桌会议”期间向与会岛屿国家展示,获得一致好评。
珊瑚礁生态系统在线监视监测展示平台
(4)首次开展无居民海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
基于平台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服务、海岛开发利用现状、海岛权属、海岛岸线等基础地理数据以及生态红线及海洋保护地等空间管控数据,首次开展了无居民海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研究工作,研究确定了无居民海岛所有权登记的重点任务、工作流程和技术方法。共完成2期、164个无居民海岛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试点调查、成果审查汇总及规范化入库。
三、海岛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技术研发与应用
(一)海岛海岸带生态评估技术体系构建
海岛海岸带生态评估研究初见成效。连续六年针对430多个海岛开展生态指数评价,从生态环境、生态压力、生态管理的角度,突出考量海岛生态良好、环境整洁、保护有力的水平,反映“和美海岛”和“蓝色海湾”等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效果,参与编制了《海岛生态指数评价方法HY/T 0325-2021》。开展渤海地区21个海岛生态评估工作,明确了生态保护对象,提出保护要求,编制完成《无居民海岛及周边海域生态评估技术规程》及《无居民海岛及周边海域生态评估报告》等相关成果获得部领导重要批示。
(二)海岛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技术体系构建
海岛海岸带修复技术集成与应用方面独具特色。针对海岛海岸带受损岸段开展整体性、系统性的保护修复,由海向陆形成集海滩、植被修复等的“湿地—岸滩—岛陆”层级生态修复技术体系,以平潭大屿开展试点示范,取得了良好成效,参与编制《海洋生态修复技术指南(试行)》(2021年),制定行业标准4项、团体标准2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3项,出版编著/译著4部。
平潭大屿修复前后
行业标准4项,团体标准2项
实用新型专利3项
十年来,为福建沿海地市成功申请4项海洋生态修复项目,获批中央资金累计11亿元,总投资约20亿元,从技术咨询、方案策划、跟踪监测、成效评估、总结验收等环节全方位提供支撑,构建了蓝色海湾工程修复成效评估体系,并应用于多地的监测评估工作,开展了南方6省市33个项目的生态修复,荣获省部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以及二等奖3项。
2017年9月,海岛中心联合平潭综合实验区承办了“中国—岛屿国家海洋部长圆桌会议”,来自12个岛屿国家的32位外宾和国家各部委、自然资源部系统98名代表参会。会议发布了《平潭宣言》,助推建立中国与岛屿国家在海洋领域的高层对话机制。为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用科学助力全球海岛可持续发展,联合有关单位共同主办四届国际海岛论坛,共有来自39个国家近280名专家与会。
分别与科伦坡大学、斐济大学、马耳他大学、越南海洋研究所等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推进联合研究、培训与交流等工作。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岛屿经济论坛、海南大学、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负责人共同发起创建岛屿经济研究智库网络。建设典型海岛资源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平台,持续开展全球海岛治理的综合分析和动态研究,编制《岛屿国家资源保护利用与蓝色经济动态》和专报共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