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室简介
福建省海岛资源生态监测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Fujian Key Laboratory of Island Monitoring and Ecological Development (Island Research Center, MNR)),是2022年3月29日由福建省科学技术厅批准建设的学科类省级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发展目标:面向国内前沿和国家海岛资源生态监测与保护利用重大需求,服务福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资源管理、生物生态、信息科学的集成与创新,逐步将实验室建设成国内一流、国际有特色的创新团体。
实验室总体定位:实验室将开展海岛资源生态监测监管、保护利用及其周边海域特色生物资源利用等三个方向的技术研发,建成集应用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于一体的科研创新平台,保障福建省海洋高质量发展。实验室设有3个研究方向和9个研究内容:
方向一:海岛资源生态监测监管技术研究
方向负责人:林河山、徐金燕
1.海岛生态调查监测技术研究
研究不同类型海岛生态系统关键要素和生态系统响应因子,建立海岛生态系统立体监测技术体系,研究建立典型要素遥感解译模型,实现海岛特色物种、典型群落、生境等精细化识别;研发建立基于多源遥感技术、实地观测技术和生态物联网的海岛智能监管平台。
2.海岛生态监测预警体系研究
研究海岛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其胁迫机制,分析生态系统演变规律、驱动因子及内在机理;识别海岛生态系统风险的关键因子、研究关键生态过程的阈值,建立生态系统风险预警方法与体系。
3.海岛大数据应用研究
研发集“地理空间数据、资源生态数据和开发利用数据”于一体的海岛大数据平台,建立基于“海岛岛陆-岸滩-周边海域”的生态动力学模型和海岛生态系统退化修复演变模型,分析海岛生态系统退化及演变机理,预测海岛生态系统演变趋势;构建海岛开发利用辅助决策模型,评价开发利用适宜性,分析开发利用对海岛岛体、生物生态及防灾减灾等的影响。
方向二:海岛资源生态保护技术研究
方向负责人:丰爱平、姜德刚
1.海岛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技术研究
建立海岛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建立福建省海岛生态指数与发展指数评价体系,定期发布省级评价产品。
2.海岛整体修复及效果评估技术研究
开展“岛陆-岸滩”复合生态系统修复技术研究,构建海岛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体系;研究不同类型海岛的生态修复技术方法,开展涉岛生态修复工程的综合成效评估,研发整岛生态修复、生态评估等技术规范与标准。
3.海岛保护修复规划技术
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海岛保护修复技术发展,开展我国海岛生物多样性区划与保护热点区识别技术研究;开展固碳增汇、生物多样性保护约束下的海岛生态保护修复规划技术研究。
方向三: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特色生物资源利用技术研发
方向负责人:张海峰、曾润颖
1.海岛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及生态用岛
识别海岛地区经济发展的驱动因子,开展海岛开发潜力和综合承载力评价的技术研究;集成海岛生态化利用技术,构建不同类型的海岛开发利用模式和标准化体系。
2.海岛适生植物筛选及增殖扩繁技术
开展抗逆性强的滨海适生植物、海岛中草药材及药食两用品种的筛选;研究增殖扩繁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构建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特色植物种质资源圃,引种和驯化重要的野生生物资源,建立我国海岛植物物种样品及标本库。
3.海岛及周边海域特色生物资源利用开发
开展海岛及周边海域特色资源的活性物质研究,研究其环境影响、生物互作等形成机制;研发特色活性物质的培养、提取、制备、纯化技术,以及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技术;通过资源的活性评价,在日化、医药、环保、农用、绿色生产技术等方向上进行产品研发,推动海岛及周边海域特色资源的开发利用。
二、人员队伍
实验室领导
主任:张海峰
副主任:丰爱平、曾润颖
实验室办公室主任:林河山
实验室有固定人员44人,其中正高11人,副高21人,有博士学位的32人。是一支以高水平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中青年科学家为中坚力量的科研团队。
三、学术委员会
学术委员会由国内外知名相关专家组成,主要为实验室的学科建设方面提供支持。
主任:金翔龙(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员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副主任:张海峰(正高级工程师 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
潘新春(正高级工程师 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
委员:
李培英(研究员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陈全振(研究员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邵宗泽(研究员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杨顺良(研究员 福建海洋研究所)
唐志尧(教授 北京大学)
王文卿(教授 厦门大学)
徐涵秋(教授 福州大学)
郑佳春(教授 集美大学)
苏玉萍(教授 福建师范大学)
陈建明(教授 闽江学院)
四、联系方式
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敖东镇田美路1号
0591-86165683 hdzxdcc@ircmn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