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介绍海岛植物这么多期,却始终尚未介绍以“海岛”冠名的植物,这一期咱们聊一聊海岛藤,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凭着龙腾虎跃的干劲、敢入虎穴的闯劲、坚忍不拔的韧劲,像动如脱兔般奋跃而上、飞速奔跑,我国的海岛事业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蒸蒸日上,蓬勃腾飞。

图片来源:一帆@珠海淇澳岛
从海岛藤的名字可看出其为海岛海岸带特有种,我国以“海岛”冠名的植物种类包括变种共有14种,目前只有8种仅生长在海岛或海岸带,估计是当初命名时这些植物仅在海岛上分布,只是随着植物资源调查的深入,陆陆续续在内陆地区也有记录,具体种类及分布见下表所示。
| 
 编号  | 
 中文名  | 
 拉丁名  | 
 分布  | 
| 
 1  | 
 海岛苎麻  | 
 Boehmeria formosana  | 
 产广西北部、广东、湖南西部、江西、福建、台湾、浙江、安徽南部(黄山)。  | 
| 
 2  | 
 海岛苎麻 (原变种)  | 
 Boehmeria formosana var. formosana  | 
 产广西北部、广东、湖南西部、江西、福建、台湾、浙江、安徽南部(黄山)  | 
| 
 3  | 
 海岛轮环藤  | 
 Cyclea insularis  | 
 仅见于台湾省的中部(阿里山)、东部(高雄)和沿海岛屿(兰屿等)。日本鹿儿岛也有分布。  | 
| 
 4  | 
 海岛轮环藤 (原亚种)  | 
 Cyclea insularis subsp. insularis  | 
 仅见于台湾省的中部(阿里山)、东部(高雄)和沿海岛屿(兰屿等)。日本鹿儿岛也有分布。  | 
| 
 5  | 
 海岛棉  | 
 Gossypium barbadense  | 
 产云南、广西和广东等省区。在海拔高约800米以下无霜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如云南红河、怒江等地有少量栽培。原产南美热带和西印度群岛,现今全世界各热带地区广泛栽培。  | 
| 
 6  | 
 巴西海岛棉  | 
 Gossypium barbadense var. acuminatum  | 
 产云南和广东。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热地栽培。原产美洲热带,现今世界各热带地区广泛栽培。  | 
| 
 7  | 
 海岛棉 (原变种)  | 
 Gossypium barbadense var. barbadense  | 
 产云南、广西和广东等省区。在海拔高约800米以下无霜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如云南红河、怒江等地有少量栽培。原产南美热带和西印度群岛,现今全世界各热带地区广泛栽培。  | 
| 
 8  | 
 海岛藤  | 
 Gymnanthera nitida  | 
 产于广东南部及沿海岛屿。常生于海边沙地或水旁岩石上。分布于越南、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等。  | 
| 
 9  | 
 海岛冬青  | 
 Ilex goshiensis  | 
 产于台湾北部或中部(新竹、台中)和海南(保亭、乐东);生于海拔750-1500米的密林中。分布于日本南部和琉球。  | 
| 
 10  | 
 海岛陵齿蕨  | 
 Lindsaea commixta  | 
 产台湾及云南东南部(蒙自)。日本及琉球也有。  | 
| 
 11  | 
 海岛远志  | 
 Polygala insularis  | 
 产海南(五指山,模式产地);生于林下岩石上,海拔2000米  | 
| 
 12  | 
 海岛越桔  | 
 Vaccinium wrightii  | 
 产我国台湾(宜兰、花莲、台东)。通常近海岸生长,海拔600-1600米。分布日本冲绳岛、西表岛。  | 
| 
 13  | 
 长柄海岛越桔  | 
 Vaccinium wrightii var. formosanum  | 
 产我国台湾(花莲、台东)。生于海拔约1600米的林内。模式标本采自台湾台东。  | 
| 
 14  | 
 海岛越桔 (原变种)  | 
 Vaccinium wrightii var. wrightii  | 
 产我国台湾(宜兰、花莲、台东)。通常近海岸生长,海拔600-1600米。分布日本冲绳岛、西表岛。  | 
海岛藤,Gymnanthera oblonga(N.L.Burman) P.S.Green,夹竹桃科海岛藤属木质藤本,又名假络石。海岛藤以前归属于萝藦科,新的分类系统把多数萝藦科植物收入夹竹桃科麾下,萝藦科植物与夹竹桃科植物都“具乳汁”,通常有毒,会造成皮肤、黏膜发痒红肿,误食则会引起恶心、呕吐、下泻、头晕症状。因此,在不小心接触后,要仔细清洗接触部位,防止有毒物质存留,千万不能随意取食植物组织,同时也要避免植物和食物直接接触。

图片来源:一帆@珠海淇澳岛
形态特征
小枝深褐色,具皮孔,稍被短柔毛;单叶对生,纸质,长圆形或矩圆形,两面无毛,顶端钝,具小尖头;聚伞花序腋生,花冠黄绿色,呈高脚碟状;蓇葖果叉生,长披针形,时而“人字形”,时而“一字马”,幼小时呈绿色,逐渐变成淡灰色;种子长圆形,棕色,顶端具白色绢质种毛;花期6-9月,果期9月至翌年1月。

小枝深褐色,具皮孔(图片来源:一帆@珠海淇澳岛)

单叶对生,纸质(图片来源:iNaturalist.org By Nicola Newbery)

叶顶端钝,具小尖头(图片来源:Outdoor Wildlife Learning Hong Kong)

聚伞花序腋生(图片来源:iNaturalist.org By Russell Cumming)

花冠黄绿色,呈高脚碟状(图片来源:iNaturalist.org by ryanthughes)

“一字马”的蓇葖果(图片来源:袁华炳@深圳湾)

“人字形”的蓇葖果(图片来源:一帆@珠海淇澳岛)

当种子成熟开裂时,种毛随海风进行传播,就像一群翩翩起舞的舞者
(图片来源:iNaturalist.org by Ryan Yue Wah Chan)
产地分布
海岛藤在国内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和香港,国外主要分布于越南、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目前GBIF(Global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Facility,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机构)关于海岛藤的分布范围尚未将广西的信息收录。

海岛藤的全球分布范围
常见生境
海岛藤常见于红树林内缘、高潮线以上的滨海沙地及基岩海岸岩石缝隙中。

生长在红树林内缘的海岛藤(图片来源:一帆@珠海淇澳岛)
园林应用
海岛藤适应性强,易于栽培,叶片色泽奇特,花和果实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作为攀援植物适合在滨海地区的景观绿化中推广。
繁殖方式
播种或扦插繁殖。
文:张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