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跟大家介绍的是一种与佛教颇有渊源的植物——文殊兰,她的名字来自于佛陀释迦牟尼的左胁侍文殊菩萨,在佛教中代表着文殊菩萨在人间智慧的化身,因此,其贵为佛教著名的“五树六花”之一,在佛教寺院里常见栽培。
文殊兰不仅名字带着禅味,她的花朵更是清新脱俗,每一朵花茎上通常长着18朵圣洁白花,于是人们给了她一个雅号:“十八学士”。“文殊菩萨座下坐,十八学士放后芳。”文殊菩萨与“十八学士”,二者都是大智慧的代表,共同加持,让此花拥有了神圣的光环。
文殊兰 Crinum asiaticum var. sinicum ( Roxb. ex Herb.) Baker,又名翠堤花、文珠兰等,虽然名字带“兰”,但实际上它和兰科植物一点都沾不上边,它是石蒜科文殊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她的亲戚就有常见的彼岸花、水鬼蕉、水仙花和君子兰等等。
【植物花语】
文殊兰花色洁白叶片翠绿,每次都是十至二十几朵一起盛开,花叶相互映衬,互相扶持,带着淡淡的香气,所以它的花语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象征情投意合的两个人同甘共苦,并肩同行的美好祝愿。
【形态特征】
文殊兰是多年生粗壮草本,鳞茎长柱形。叶基生,宽大肥厚,带形或剑形,通常较宽阔,20-30枚,花茎实心,顶生伞形花序有花10-24朵,花被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高脚碟状或漏头状,花被筒细长,裂片直伸或弯曲,蒴果近球形,直径3-5厘米,不规则开裂;种子大,球形或具棱角,通常1枚[1],外种皮是海绵质地,有助于在海水中漂浮[2],是典型的海漂植物。花期夏季。
叶片宽大肥厚,常年浓绿,前端尖锐,好似一柄绿剑
伞状白色花序,显得亭亭玉立,纯洁端庄
红花文殊兰 Crinum amabile
近球形的蒴果
萌发出幼叶和根系的文殊兰种子
很多人会把文殊兰和水鬼蕉(Hymenocallis littoralis)搞混,其实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叶片和花都是有所区别的。文殊兰的叶片轮状生长,数目较多,宽大肥厚,边缘波浪状,花朵10~24朵;水鬼蕉的叶片抱茎对生,数目较少,叶片硬挺,中脉凹陷较为明显,花朵3~8朵,有明显的像穿着小裙子的伞状花冠。
【产地分布】
文殊兰原产印度尼西亚,我国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台湾、香港、湖南、四川和云南等地有栽培。
福建平潭青屿
【繁殖体的传播】
植物向海岛海岸带迁移主要是基于繁殖体(如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和有性繁殖体(如种子和果实等)的传播,一般分为风传播(wind-dispersal)、动物传播(animal-dispersal)和水传播(water-dispersal)。传播模式会影响生物体向海岛长距离迁移的能力,海岛间、海岛和陆地间的传播媒介是风和鸟类。风传播主要是受盛行风影响的结果,繁殖体越轻,传播得越远。动物传播主要是繁殖体常附着于鸟类羽毛或被吞食后携带至海岸带或海岛上,水传播则主要是依靠海漂来进行海岛间、海岛和陆地间的果实或种子交流[3]。由于文殊兰典型的海漂特质,沿海的不少无居民海岛经常能见到其身影。
漂浮在水里的文殊兰幼苗(图片来源:王文卿@广西黄竹江)
福建平潭蛇屿
福建平潭龟模屿
【常见生境】
文殊兰是典型的海岛海岸带植物,在海边高潮线附近的沙滩上、泥沙地中、岩石缝里,都可看到其踪迹。她不仅名字与佛教有关联,本身的气质也是相当佛系,适应能力强,能耐晒也能耐荫,可耐旱也可耐水湿,无论土壤贫瘠或肥沃,照样吃好喝好,长得绿油油肉乎乎,是个“随遇而安”的好代表,是海滩后滨沙地、滨海盐碱地及边坡绿化等生态修复的先锋植物之一。
可短时间耐水淹的文殊兰(图片来源:王文卿@广西黄竹江)
【经济价值】
叶与鳞茎药用,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之效,治跌打损伤、风热头痛、热毒疮肿等症。
【园林应用】
文殊兰叶大清秀,花姿优美,洁白素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园林绿化价值,为著名园林植物,可用于园林景区的绿地、林缘、山石边或墙边成片种植观赏,可作住宅小区的草坪的点缀品,可作庭院装饰花卉,可作房舍周边的绿篱,还可盆栽用于布置会议厅、宾馆、宴会厅门口等。我国四大佛教名山的五台山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因此,文殊兰在佛教寺院里常见栽培。
海南省海口东寨港(图片来源:王文卿)
【繁殖方法】
播种与分株繁殖。南方正常室内湿度下,密封保存的种子不耐贮存,易萌发,宜即采即播。
[1] 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种信息系统. www.iplant.cn
[2]王文卿,陈琼. 南方滨海耐盐植物资源(一)[M]. 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
[3]张琳婷. 南方海岸带与海岛特有植物及海岛特色植被景观的构建[D]. 福建:厦门大学,2015.
图/文:张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