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为海岛资源管理提供智力支撑 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8.12.13 浏览:4691次


转自:自然资源部官网

链接:http://www.mnr.gov.cn/dt/ywbb/201812/t20181213_2379045.html

11月的福建平潭依旧繁花似锦,海坛湾龙凤头海风劲吹,海浪拍打着洁白的沙滩,远处是星罗棋布的岛礁,背后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冬日里尽显生机勃勃的景象。

曾几何时,随着平潭大规模开发建设活动的兴起,滥采乱挖现象严重,加之生活污水直接排向海湾,美丽的龙凤头沙滩出现大面积黑化、臭化、泥化现象,直接影响了海湾的生态环境。

值得庆幸的是,在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的高度重视和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的参与推动下,龙凤头沙滩整治修复工程经过数年努力,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澄碧的海水、整洁的沙滩、宽阔的广场、葱翠的公园……龙凤头实现华丽转身。

专注研究海岛保护与修复 

龙凤头的变迁,仅仅是我国开展海岛生态环境整治修复的一个缩影。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域辽阔,海岛众多。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海岛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海岛利用开发逐渐提上议事日程。

“但是早期由于缺少统一规划,一些开发活动自主性、随意性大,开发秩序混乱,严重影响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海岛中心开发处副处长刘贞文说。

与陆地相比,海岛面积狭小,地理环境特殊,生态系统脆弱。大规模粗放式开发,致使海岛及周边海域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甚至造成部分海岛灭失。

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颁布实施,曾经“无序、无度、无偿”使用海岛的局面宣告结束。2012年,《全国海岛保护规划》发布,这是我国第一次针对海岛出台规划,对我国海岛经济发展、海岛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同年8月,海岛中心获准设立,主要从事海岛开发与保护研究,为海岛资源管理、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撑和服务。

海岛中心副主任丰爱平说:“此前,我国海岛保护开发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仅限于植被和沙滩修复、垃圾污水处理等领域,尚未形成完备的体系。海岛中心成立后,大力推动我国海岛治理与保护系统化、科学化和正规化。在中央海岛保护专项资金的支持下,海岛保护技术研发进入大规模快速推进阶段。”

全力支撑海岛生态修复 

今年11月,海岛中心参与的“中国海滩修复养护技术与应用”“海岛保护规划编制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分别荣获2017年度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和二等奖。

2012年以来,海岛中心着眼国家战略,在海岛开发与保护、海岛海滩整治修复、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海岛防灾减灾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为海岛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和科学决策,以及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特别是伴随着生态岛礁工程的实施,海岛中心将单项局部修复转向系统综合修复,着力研发植被、岸线、沙滩修复技术,推进修复标准化建设,实现了典型海岛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评价,取得了丰硕成果。”丰爱平说,由海岛中心参与编制的《生态岛礁工程建设指南》今年已印发实施,为生态岛礁建设提供了重要技术指导。

据刘贞文介绍,近年来海岛中心先后实施了福清北青屿、平潭塘屿等海岛的生态综合整治修复工程。同时,为促进岸线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海岛中心还开展了平潭岛海坛湾阳光海岸、珠海市华发绿杨湾、广西钦州沙井岛等海滩修复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不仅如此,海岛中心通过开展典型海岛本底调查和物种登记海岛示范平台建设,建立了中国海岛物种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目前正在积极筹建中国海岛物种信息数据库。”海岛中心研究人员吕林玲说。

如今,海岛中心借助“平潭国际海岛论坛”等平台成功将海岛修复成果和技术推向世界,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海岛治理,共享中国经验。

推动海岛修复体系再完善 

丰爱平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为海岛生态整治修复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居民海岛修复主要以提升生态系统自身的稳定性、改善人居环境为主。部分无居民海岛典型生态系统退化严重,领海基点所在海岛稳定性受到威胁,需要整体统筹开展整治修复。

自然资源部发布的《2017年海岛统计调查公报》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约52亿元,地方投入配套资金约36亿元,企业出资约3亿元,用于支持海岛生态整治修复项目198个,共修复海岛岛体面积约336公顷,恢复海岛植被约70公顷。

尽管我国海岛生态整治修复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存在缺乏系统性修复规划方案、尚未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海岛自然修复研究实践不足等问题。

“海岛生态修复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应摆脱目前‘撒胡椒面’式的修复方式,逐步配套建立退化诊断、修复提升、后续监管等标准,形成长效管控维护机制。”丰爱平说,要在梳理现有修复成果的基础上,推动海岛生态从局部修复向高层次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转变,从依靠中央财政投入向多渠道投入机制转变,从“人工干预为主”向“自然恢复为主”的修复模式转变,尽快实现“水清、岸绿、滩净、湾美、岛秀”的美丽海洋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