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向阳红01”船完成东南太平洋首次综合科考

发布时间:2018.04.02 浏览:5059次


   转自:中国海洋报 链接:http://www.oceanol.com/content/201804/02/c75686.html    

       当地时间3月29日6时(北京时间3月30日零时),“向阳红01”船缓缓停靠法属波利尼西亚群岛帕皮提港,进行为期2天的物资补给。这标志着中国大洋46航次第四航段科考任务圆满完成,即将踏上新的科考征程。

中国大洋46航次科考是在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办公室精心谋划指导下实施的。2017年8月,科考队自青岛起航以来,在印度洋、南大西洋圆满完成了大洋科考任务。本航段历时41天、航程近5000海里,完成了69站次的调查作业,采集了丰富的深海沉积物、海水、微塑料等样品,获取了大量的深海地形、浅地层剖面、水文、气象、生物化学等数据。

     “本航段是我国首次在东南太平洋进行的海洋综合科学考察。”中国大洋46航次首席科学家石学法表示,我国以前对东南太平洋海区的调查几乎没有涉足,国际上的调查研究程度也很有限。本航段取得的丰富样品和资料将为我国科学家深入研究该海域乃至全球深海资源、地质、水文气象、生态环境等奠定基础。

2月26日~27日,科考队在南太平洋执行了本航段首次科考作业,开展了25个小时不间断的水文综合立体观测作业,实地测量了海洋湍流。

       本航段,科考队采集柱状沉积物样品23站、利用箱式取样器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7站,最深处达4500多米;利用箱式采泥器采集了数十块大小不一、形如“菜花”的多金属结核样品。石学法表示,通过研究海底沉积物,可以了解古海洋环境和古气候的演化历史以及海底资源信息。采集的高丰度多金属结核样品,为进一步探讨该区结核的分布、成因乃至资源价值都很有意义。

       本航段,我国首次在大洋科考中使用视频浮游生物记录仪观测水下浮游生物。通过观测,科考队发现作业区浮游生物优势类群主要为桡足类、放射虫和硅藻等,30米~100米水层的浮游生物丰度值最高。该项目现场负责人王为民介绍,通过该仪器获取连续的浮游生物信息,资料更加丰富,观测到的浮游生物信息也更加完整,有助于科研人员更好地研究海洋物理—生物相互作用。

       科考队在本航段共进行了24次温盐深仪观测、采集22站分层海水样品,系统采集了生物生态、化学环境参数。其中,科考队员对全水深的温盐深仪采集的海水样品进行了微生物培养。结果显示,不同水深的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差别较大。

       海洋微塑料是近年来海洋环境热点话题,“向阳红01”船通过走航、拖网采集了180多个微塑料样品,在东南太平洋环流区多个站位发现疑似微塑料的纤维、颗粒、碎片。

      “起航以来,全体科考队员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航程远、作业强度大等困难,以安全作业为前提、以高效取样为目标,圆满完成了航段科考任务。”航次临时党委书记乔方利表示,在下一航段中,科考队将继续开展以地质、水文、环境、生态、大气为主的海洋综合科学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