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涠洲岛客家文化

发布时间:2015.11.16 浏览:12527次


转自 涠洲岛网

秦汉以后,由于北方汉子不断进入该地区,使得百越民,有的成批汉化,有的被强制迁往江淮地区,有的则退出平原,进入深山老林,成了历史上曾经名藻一时的“山越”民,所以,从总的方面看,这里早已是一块人烟稀少的地方。两晋之际,尤其是唐宋之际,由于北方不断遭受战争的摧残,农村经济凋敝,因而使得大批难民渡江南下,另求生计。在经过不断辗转迁徙之后,部分移民来到了这块被大山屏蔽的赣、闽、粤三角地区,与当地土著相互杂居,并在相对封闭的社会与自然条件下,与土著民相互融合,从而创造出一支以汉文化为主导的、与周边文化相区别的地域文化,这就是客家文化。所以,组成该文化的原始基础是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土著文化和具有汉唐风韵的中原汉文化,而推动该文化产生与发展的巨大动力是唐宋以来大批进入赣、闽、粤三角地区的北方移民。故有学者称其为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移民文化,亦不为过。 

涠洲客家主要的民间习俗如下:

1.节日 

逢年过节,岛上家家户户均贴红纸,烧香点烛,敬神祭祖,饮食民族传统节日食品,如春节的年糕、端午的粽子和中秋的月饼等。

三月三,当地居民喜食一种据说有驱虫去病之功效,俗称鸡屎藤和三叉虎的蔓茎科植物拌米捣碎,做成粉条状的鸡屎藤粑。

冬至,与大陆客民一样,其隆重庆祝的热闹程度不亚于春节。因海岛地外偏远,民间传统节日尚可用烟花爆竹欢庆。外地游客节日来访,一定会特别开心。

2.饮食 

狗肉、海蛇、生鱼粥和及弟粥是当地人喜爱的食品,食法与我国两广其他地区基本相同。平时,串门走亲,一般带猪肉、水果和糖饼做礼品,主家多用鸡鸭鱼肉招待,其中鱿鱼炒南粉(丝)为岛民待客宴酒的常菜。

年初一,禁杀鸡吃肉;到渔家做客,筷子不能直插饭中;吃鱼时不能翻转鱼身,须顺着吃;大船出海打鱼的当天,船家不能吃鱼,忌说不吉利之言。

3.婚俗 

旧时男女婚姻多由媒妁、亲友说合,现多自由恋爱订婚。议成三日后,男家用金银首饰、鸡鸭和定金送至女家作聘礼,另给1,000元予女方买结婚礼服。女家返还男家10元,留下990元,意天长地久。女家收下聘礼,回送饼果,男家即择日迎亲。

旧时迎亲,由男家备办烧猪、饼食、酒、米、爆竹、鸡、鹅及花轿等物,又备箱子若干抬送女方嫁妆,并伴以锣声、八音。新郎至女家,须敬女家祖先,拜见岳父母及长辈。新娘至男家,亦须拜男家祖先、公婆及长辈。新娘出嫁,多戴凤冠,着红色百褶裙,用红帕覆首,有“哭嫁”习俗。行至男家,由娘家大哥或兄弟跨过门槛背进。 参加婚礼的客人送50~100元不等的礼钱。宴毕,主家打一小包熟菜给客人带回,客人不能拒绝。当日酒宴宾客后,新娘敬亲属甜茶。第二天,新娘回门,新郎随往。

小孩满月,客人一般带上米、猪肉或布料前去祝贺,主家将客人带来礼物的二分之一返还客人带走,意分享得子喜悦。如礼去人不去,主家除托人返还客人礼物的一半外,还捎带一小包喜宴菜。现今,这些民间婚姻习俗大多仍保留着,但“抬轿迎亲”已改为车接或步行,新娘婚服式样亦较随意,“哭嫁”已成过去。

4.服饰 

旧时男子着对襟开衫唐装,女着偏襟皂衣、大脚裤,喜戴尖顶竹笠帽。现除妇女戴竹笠的习惯尚存,旧衣着打扮已不多见。

5.建筑 

岛上民居多为用本地出产的火山岩石、珊瑚粒块和传统的竹木土瓦建成,大部分为横排三套间平房。屋顶较尖,居中屋用作客厅,有一扇向内开的正门,其余左右两间分别用作卧室和放置杂物,由客厅内左右侧门进入。民居秉承客家建筑风格:古朴、雅致,韵味独具。

6.丧葬 

家有丧事,儿女须着孝衣守灵,请道公做道场。客人去访,带钱、香、烛等祭祀用品做礼品。来访客人属主家亲戚,孝子孝女须跪爬出家门外迎接,其亲戚亦须跪爬进门内拜祭。葬礼毕,主家回赠来访客人毛巾、布料,意带走故人的福气。葬后第一年清明前一个月即农历二月,主家前去拜祭,称“开坟”。第二年清明节才正式扫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