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海岛要闻

圆满完成各项科考任务 成功营救俄受困船只 临危受命搜寻马航失联客机 第30次南极科考征程闪现十大亮点

发布时间:2014.04.17 浏览:2996次


    4月15日,圆满完成各项科考任务的中国第30次南极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返回位于上海的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

 

    此次南极考察是在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后开展的首次南极考察,在我国极地事业发展进程中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本次考察在圆满完成了各项科考任务和后勤保障任务的同时,呈现出十大亮点。

 

亮点一:泰山站成功建站

 

    建设南极泰山站是本次考察的重中之重,是我国极地考察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它将进一步拓展我国南极考察的广度和深度,提升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战略空间,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3年12月18日,完成物资卸运和车队集结工作后,泰山队所有队员斗志昂扬,整装出发,并于12月26日正式开始建站。队员们发扬连续吃苦、敢战必胜的精神,经过45天的艰苦努力,于2014年2月7日完成主体建筑工程。2月8日,国家海洋局在北京利用远程视频连线的方式,为泰山站举行了开站仪式。

 

亮点二:首次实现环南极大陆航行

 

    本航次“雪龙”船安全航行3.19万海里,冰区航行2200余海里,航时2850多个小时;破冰13.3海里,破冰用时142小时,环南极大陆航程约1.15万海里,成功实现了中国极地科考的首次环南极大陆航行。

 

    在执行环南极航行中,“雪龙”船遭遇了罕见的严重冰情,考察队科学选择航道,安全顺利地完成冰区航行,有力保障了“雪龙”船首次环南极大陆航行任务的顺利完成,也为船只在南极高纬度地区航行积累了宝贵的数据和经验。

 

    在环南极大陆走航过程中,大洋考察也取得累累硕果,获得了大约80G的完整环南极海域科学鱼探仪调查声学数据,据此可了解环南极大陆生物资源的分布情况;高速采集器作业121个站,获得了121个站位的水深、温度数据,走航表层海水分析作业121个站;海洋化学专业组取得大量宝贵的海水化学和大气化学样品数据,对于进一步推进我国南极科学考察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亮点三:成功救援俄船并自行脱困

 

    “雪龙”船在首次环南极考察过程中,突然接到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船发来的最高等级求救信号。考察队充分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第一个赶到俄船被困的重冰区。在极其复杂的自然环境下,克服重重困难,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成功将船上52名乘客营救到澳大利亚“南极光”号船上。

 

    返航途中,受当地剧烈的天文大潮影响,“雪龙”船被厚实浮冰及突如其来的冰山卡阻。1月7日凌晨,“雪龙”船利用风向转变的机会,经过13个小时的艰苦努力,终于突破冰区,进入清水区。

 

    整个救援过程没有发生任何伤亡和危险事件,赢得了广泛的国际赞誉,极大地提升了中国作为负责任的极地考察大国的形象。

 

亮点四:临危受命搜寻马航失联客机

 

    2014年3月21日,刚刚离开西风带的“雪龙”船抵达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口,还没来得及洗去一路风尘,便接到紧急命令,再次奔赴西风带海域执行搜寻马航失联客机的任务,并临时担任中方船只的现场指挥船。当日18时,“雪龙”船完成紧急补给,搭载87名队员离开弗里曼特尔港,驶往澳大利亚公布的目标海域。截至3月30日17时,共航行214小时,总航程2660海里,总搜寻面积1.17万平方海里。3月31日,“雪龙”船与“海巡01”号船完成中方舰船的指挥协调权的交接后返程回国。

 

亮点五:创长城站卸货最快记录

 

    由于肩负着“一船三站”的补给任务,加上泰山站和长城、中山两站能力建设物资,第30次队考察运输物资总量2200多吨,分为3个阶段,作业23天。中山站第一阶段卸货历时15天,实用12天。因受积雪融水影响,无法进行大范围冰上卸货,物资卸运以直升机吊运为主,累计卸运物资1000余吨。为便于直升机吊运,中山站和内陆队全体队员搬运近300吨货物。“雪龙”船24小时倒舱作业,并精心配载货物,尽量减少总吊挂架次;气象人员做好气象保障工作;直升机组利用一切飞行窗口,吊运物资。大家齐心协力,确保了内陆队物资于12月14日全部到位,为泰山站建站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弥补救援和受困耽搁的时间,考察队于1月28日抵达长城站后,队员连续作战,50小时完成长城站1100多吨物资的装运,创历次南极长城站卸货最快记录,并回运垃圾箱、车辆以及部分杂货共约285吨。

 

    今年普里兹湾地区冰情严重,考察队比原计划提前两天到达中山站外缘,开始中山站第二阶段卸货任务。他们仅用两天就将100多吨货物安全运至中山站,并回收了站上100多吨物资。

 

亮点六:86小时完成新站址地勘任务

 

    受救援活动及船被困影响,维多利亚地勘工作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执行时间由8天压缩为4天。地勘队反复策划、精心设计、科学组织,所有队员不分昼夜,团结协作,经过86小时的日夜奋战,圆满完成了既定的8项工作任务,为后续站区建设、码头选址、功能布局和站区规划等提供了翔实的科学数据。

 

亮点七:格罗夫山考察发现583块陨石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格罗夫山队多次细化研究野外实施方案,安全顺利、按质按量完成了各项既定任务。共发现陨石样品583块,获得陨石富集规律信息;初步摸清格罗夫山中心地带哈丁山地区的冰下地形;安装10台地震仪,并对格罗夫山地质与矿产资源进行了调查。

 

亮点八:填补南大洋断面大纵深综合观测空白

 

    第30次队南大洋考察以南极半岛海域、普里兹湾海域为重点,开展了物理海洋、海洋地质、海洋化学、海洋生物与渔业资源等多学科综合考察,完成了全航程表层海水常规走航观测任务;完成了南极半岛调查的6个断面33个站点和普里兹湾调查2个断面14个站点及罗斯海总长度为300公里的地球物理测线调查任务,为全面认识南极周边海洋环境、地球物理场与地质构造、气候特征及其演变规律,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初步开展了南极磷虾、油气等重要资源潜力考察与评估,填补了南大洋断面大纵深综合观测的空白。

 

亮点九:站区度夏科考成果丰硕

 

    长城站开展了植被观测、南极鸟类保护与管理问题研究、海洋和陆地生物生态资源的本底调查等16项科考任务和4个调研项目,获取大量的研究数据和样品。

 

    中山站开展了有机物污染分布状况、中山站站基冰冻圈综合考察、GPS常年跟踪站观测和验潮等7项科考项目。

 

亮点十:站区后勤及运行保障顺利

 

    度夏期间,中山站完成新发电栋、新越冬宿舍楼、新水泵房及相关外管线的建设,于2月26日通过验收;完成越冬宿舍楼家具安装和收尾工作;扩容升级卫星传输设备,建设完成中山站天翼3G网络;更换7台新风力发电机,实现向中山站主电网并网送电;利用现代温室种植技术,有效解决了考察站的新鲜蔬菜供给问题。长城站完成1号栋、科研栋、生活栋加固改造维修及青铜唐钟安置工作;建造了码头两侧的集装箱支架平台。